卡尔·罗杰斯创建了来访者中心疗法,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最了解来访者和治疗方向的是来访者自己,而不是治疗师。这一观点与大多数心理治疗和精神病学干预措施相反,这也让罗杰斯的治疗方法在当时(上世纪50年代)以及今天都显得很激进。
人们可以信赖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不意味着当他们来接受心理治疗时,他们不会感到困惑、迷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我们都会有一种感觉,知道什么对我们是有益的,通俗地说就是“直觉”。罗杰斯的疗法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人们内心知道自己人生最好的方向,当人们处于能促进他们倾听自己内心智慧的关系中时,他们的认识会变得更加清晰。对于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师来说,在初期咨询会谈中,来访者可能会说出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对自己探索得越来越深入,新的想法和方向将会浮现出来,甚至可能与最初的目标截然不同。治疗就是陪伴来访者去发现和改变的过程。
罗杰斯假设,能够以这种方式促进人们成长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以及同理心和真诚。这些关系条件提供了一个安全、无威胁、不带评判的环境,使来访者能够自由地发挥功能,自我接纳,放下防御,并自我决定。这比听起来要复杂,因为尊重一个人自我决定的权利意味着治疗师必须是非指导性的,也就是说,不要试图实现治疗师期望的目标。
非指导性是一个常被误解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没有方向”,它指的是咨询师不把自己的方向强加给来访者,而是帮助来访者找到自己的方向。这就象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有一根绳子连到门口,如果我们找到那根绳子,跟随它就可以找到出口。咨询师知道,如果来访者能够摸到那根绳子——内在的智慧,他们就会到达他们想要去的地方。这不是说来访者或咨询师事先就知道目的地在哪里,成为自己最好的专家意味着向内看,跟随那根绳子,相信它会引领我们到达目的地。
对于来访者来说,在黑暗中摸索着去找那条绳子,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这需要他们进行内省和自我觉察,努力倾听内心的智慧。
治疗师在治疗中的行为基于他们对来访者体验的即时共情,以及他们自己在那一刻的体验。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也不是去做满足来访者愿望的事情。这种疗法需要密切关注来访者当下的心理过程,并深信他们有能力找到自己的方向。
罗杰斯描述了来访者如何从“外部评价”转变为“内部评价”,因为他们越来越能够评估自己的体验。简单来说,治疗是一个按来访者的节奏与来访者并肩前行的过程,帮助他们发现真正重要的事物以及适合的人生方向,治疗师不会替他们决定,或者解读他们的体验。在治疗中,来访者学习的是信任自己的决策和判断,而不是依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