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自己诚实
- 发布时间:2015/11/29 阅读次数:1295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我们知道有些人会借助一些小手段来欺骗自己从而保护(至少是短期内)自尊心。其中最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否认。
当你乘车时,司机的驾驶速度对你来说过快。你有些害怕,但却不敢说出来。司机觉察到你害怕,问道:“你不害怕吧?”你怎么回答?
你在等待竞聘某个职位的考试结果。你获知没有得到这个令你垂涎的职位。一个同事走近你说:“没有太失望吧?”你怎么回答?
你正提高嗓门对一个亲友说话,因为他做了令你不快的事情。他问你:“你没生气吧?”你怎么回答?
在这三种情况下,为了不损自尊,你可能会想要否认自己的情绪:不承认自己害怕、伤心或生气,这些是社交礼仪的一部分。但是,在这些社交礼仪的背后,经常会隐藏着自尊的问题:我们特别希望在承认自己情绪的同时,不会感到丢脸。
面对威胁自尊的事情时,我们会观察到两种否认的反应:自卫,“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和屈服,“是这样的”。在自卫的情况下,人们会倾向于执拗地否认自己的情绪状况,在屈服的情况下,人们会对自己撒另一种形式的谎:从否认有想法变成否认自己为了改变而尝试行动。因此,他们的说辞以认命(“不管怎样,我们都改变不了任何事情”)和平庸化(“我达不到我所希望的目标,不重要”)为主。
心理咨询中,一些来访者也会这样,如一个女性在每次抱怨完之后都会强调说“不论如何,事情就是这样了”,表明她接受这些问题,使心理咨询师也接受她逆来顺受的世界观。另一位年纪较大的男人采取的是另一种态度,当他讲完一个问题,心理咨询师要接话时,他赶忙将问题缩小化,“实际上,问题没有这么严重,我不希望给你留下夸张的印象。”在咨询室里三个月后,他才终于能诚实地直接谈论自己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