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是指思维过程中的“系统错误”。这种偏差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启发式的,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捷径 - 允许人们在没有广泛审议和反思判断的情况下进行推理,因为它们本质上是这种解决方案的图式。尽管有许多有趣的启发式方法,但以下列表仅涉及认知偏差。此外,这些并不是全部的认知偏差(例如,还有光环效应和公正世界现象等),根据我的经验,它们是影响我们日常决策的12种最常见的偏差。
1.邓宁-克鲁格效应
虽然虚幻优越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孔子和苏格拉底时代,但差不多20年来我们已经在讨论邓宁-克鲁格效应了,邓宁-克鲁格效应指的是一种认知偏差,知识水平较低的个体错误地评估自己的知识或能力,认为自己比实际情况更优秀。同样,它也指专家低估自己的知识或能力水平。专家们经常意识到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并且(希望)以这种方式表达他们智力上的诚实和谦逊。从这个意义上说,你知道的越多,你可能就越不自信 - 不是出于缺乏知识,而是出于谨慎。另一方面,如果你知道一些关于某事的东西,你会把它看简单 - 让你相信这个概念比实际上更容易理解。
2.确认偏差
虽然邓宁-克鲁格效应是一个有趣的效应,但把它放在头号位置并不意味着我认为它是最常见的偏差,确认偏差是我经常警告学生的。我们都喜欢那些能确认我们现有信念和认识的想法。这种偏差让我们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克服确认偏差并考虑事情的两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请记住,我们在认知上是喜欢偷懒的 - 我们不喜欢改变我们的知识(图式)结构以及我们思考事情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方面,确认偏差类似于信念偏差。
3.自我服务偏差
因为你的老师讨厌你所以你才没有通过考试?还是那个老师,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你考试得了A你认为是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了自我服务偏差!我们将成功和积极成果归功于我们的行为,当事情进展顺利时,我们将荣耀归于自己,但是,当我们面对失败和消极结果时,我们倾向于将这些事件归因于其他人或我们之外的背景因素。
4.知识诅咒和后见之明的偏差
类似于可用性启发以及(在某种程度上)虚假共识效应,一旦你(真正)理解了新的信息,那么现在这个信息你可以获得并且通常看起来很明显。可能很容易忘记你曾经有一段时间不知道这些信息,因此,你认为其他人也象你一样,也知道这些信息。然而,通常不公平的假设是其他人共享相同的知识。后见之明类似于知识诅咒,因为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信息(即事件的细节),那么它似乎一直都会发生。
5.乐观/悲观偏差
正如你可能从名字中猜到的那样,我们倾向于高估积极结果的可能性,特别是如果你表现得很好,或者高估了你感到沮丧或悲观态度的负面结果的可能性。曾经听过这样的表达,“抱最好的期望,做最坏的准备”?根据你的情绪或态度,这可能是有责任心的,有组织的建议(积极影响),也可能是针对挫折的防御机制(负面影响)。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都应该意识到情绪会使思维变得不理性。
6.沉没成本谬误
考虑到我们在获胜、失败和“收支平衡”方面的思考方式,虽然被称为谬误,但我认为“沉没成本”与偏差一样,都是错误的思维。例如,我们通常认为,当我们收入某些东西时,我们应该付出一些东西 - 无论是努力、时间还是金钱。有时我们会失去,而我们得不到任何回报。沉没成本是指失去的无法恢复的东西。我们对失败的厌恶使我们非理性地坚持“重新获得”的想法,即使它已经失去了(在赌博中被称为追逐底池 - 当我们下注失败时,也许会继续下另一注希望收回成本或得到更多,理性来看,我们应该认为最初的赌注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这里合适的建议是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