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世界上的其他人时,你经常会对他们做一些预测。你想要预测他们会做什么(比如站在人行横道上的人是否准备穿越你车前面的街道)。你还想预测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例如,那个人可能正赶着去上班。
有研究表明,人们会试图找出其他人行为的原因。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每个人都会做的行为,不需要去搞清楚原因,我们可以用社会规范来解释这样的行为。例如,没有必要解释为什么人们等电梯时面向电梯门。
但是,当有人做一些不寻常的行为时,就需要有个解释。如果你看到一个男人在商店的收银台大喊大叫,那么这是一个你想要知道原因的意想不到的行为。你可能会认为一些特定的事情导致这种行为。也许收银员犯了一个费用方面的错误,激怒了顾客。另一种解释是,顾客有一个他想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要表现出侵略性,以获得与商店政策不同的退款。第三种可能性是该人具有导致该行为的性格特质,这个男人可能脾气暴躁。
人们如何确定给出哪种解释?
基本归因错误的大量研究表明人们会把自己的行为解释为由情景导致,而其他人的行为则是由于此人的某些特点。尽管如此,这仍然不能确定这一特点是出于一个目标(如试图获得退款)或性格特质(如脾气暴躁)。
有研究认为,当人们想要解释别人的一个不寻常行为的原因时,会考虑两个方面:这个人是一直做这个行为还是只有一次(一致性),他是仅在特定情景下这么做还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这么做(独特性)。
人们认为,高度一致(他们一直都是这样做)且非独特(他们在所有情况下都这样做)的行为会让人们用这个人的特质来解释他的行为。不一致(他们不经常这样做)或非常独特(仅在特定情况下这样做)的行为会导致人们用目标解释这人的行为,因为目标通常出现在特定情境下。
在几项研究中,参与者尝试解释一个人的行为。例如,某人可能会剪辑优惠券。这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行为,所以需要一些解释。研究会改变行为的一致性和独特性这两个变量。如果控制一致性的因素,该人可能总是剪优惠券,或者他们可能只剪一次。如果控制独特性的因素,该人可能只从报纸或杂志收集优惠券。
在一些研究中,参与者评估该行为可能反映此人的目标或特质的程度。在所有研究中,参与者对行为进行自己的解释,然后对其进行编码。结果与研究人员的期望一致。
当行为持续发生或在各种情况下都发生时,人们会认为这种行为反映了此人的特质,并且更频繁地用特质来解释。当行为发生不一致或在少数情况下才发生时,人们会认为这种行为反映了此人的特定目标并通过目标来解释。
下次当你看到有人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时,请考虑一下你对这个人的行为会做出什么解释,了解你何时用此人的特质或目标来做出判断。